一位黄袍加身的“天子”,在德国特福特(Dietfurt)登基了

 生活百科     |      2022-06-15 14:30:05

德国巴伐利亚州有一个小镇迪特福特(Dietfurt)

这里的小镇居民都是纯正的日耳曼人

但你肯定想不到他们深爱着中国文化

甚至还将中文设为了官方语言

(虽然他们大多数人并不能说完整的中国话 )


image


这个人口只有6100居民的地方,每年都庆祝一次巴瓦利亚的"中国狂欢节"(Chinesenfasching)

放鞭炮、跳龙舞、穿唐装、踩高跷、花车巡游,所到之处尽显浓浓的中国味 

image


牛气冲天


image

同一般西方城市的唐人街庆祝中国节日不同

迪特福特的中国狂欢节基本没有华人参加

都是由清一色的、不会说汉语的当地人自己组织的

如今这个节日已经成了当地最重要的节日

甚至超越了圣诞节(圣诞节在家,狂欢节在公共场所)


image


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解释,从什么时候开始,迪特福特人有了"中国人"这一外号。该市的市志里也未有过相关说法。但在零散的日历以及一些文献中,比如1869年的神父杂志里就提到过迪特福特地区是"中国人区",类似唐人街的说法。这说明,迪特福特的中国人外号当时就已广为人知。




现在最可能的猜测是,清朝的时候,迪特福特人跟中国人做生意。被当时的瓷器(Porzellan)、丝绸(die Seide)等深深吸引了,于是“疯狂”地爱上了中国,渐渐地开始举办“狂欢节”来过中国瘾。


image


1928年,迪特福特人的狂欢节里第一次有了中国元素。吹奏班的乐手们首次穿着唐装公开演奏。纳粹统治德国期间,尤其是最后数年历经战乱,小城失去了狂欢的劲头,直到五十年代,人们才又恢复了庆祝狂欢节的传统,而每次,都有"中国人方阵"参加。1954年的狂欢节应该载入史册:人们在这一年狂欢节的"胡闹星期四"第一次选举了一名“中国”皇帝。此后,迪特福特的狂欢节"胡闹星期四"就摇身一变,成了"中国狂欢节"。 


image


在那之后的狂欢节,市民都会聚集起来通过砸金蛋来选“皇帝”,一经选出则终身在位,不世袭。前一任“皇帝”过世后,会以同样的方式抽取幸运市民来当下一任“皇帝”。


image


“皇帝”在庆典游行会身披龙袍,八抬大轿,在人山人海的簇拥下巡视全城。之后“皇帝”还会登上“金銮殿”,向众人宣读自己的《告臣民书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镇富民安。有没有感觉和我们古代的皇家祭祀有些相似?


image



小镇口立了一块碑石,上面写着距离北京天安门7698km,对中国可谓是真爱!


image



不仅如此,当地还开办了很多中文学校,孩子们从小就可以了解中国文化。饮食习惯上,他们也能自如地拿起筷子,还有据说馅料是大蒜(Knoblauch)和香肠(Würstchen)的饺子。


image


不得不感慨,他们对咱中国文化真是爱的深沉。虽然有的画风有点儿中西混杂,但确实已经很“中国”,相当厉害了!